來介紹一份由Hartmut Hausermann博士所撰寫的<創意經濟、生產聚落、都市>(Kreativokonomien, Produktionscluster, Stadt)文章,其負標題是「以柏林『創意都市條件』社會建構為例」(Zur sozialen Konstruktion von "kreativen urbanen Milieus" am Beispiel Berlins)這份文獻可以在下面找到:

web:
https://social-science.hu-berlin.de/lehrbereiche/stadtsoz/abschlussarbeiten/diplomarbeiten/?searchterm=Kreativokonomien,%20Produktionscluster,%20Stadt

pdf:
https://social-science.hu-berlin.de/lehrbereiche/stadtsoz/abschlussarbeiten/merkel.pdf

1.1創意產業概念
創意產業在英語系世界被稱為是創意經濟(creative economies),並試圖將藝術和經濟之間的鍛鍊整合起來,對創意的概念,同時包含藝術和經濟兩端。他們是這麼認識的:「在概念上,『創意產業』所結合的同時也快速轉變的是兩個項目。一方面他們是將藝術做大規模產業生產,比如媒體娛樂,他讓我們可以擺脫過去人們對創意總限於菁英/大眾、藝術/娛樂、贊助/廣告、高等/通俗之分的鴻溝,亦即,藝術不只是一個單純本能的行為而已,還是一個在當代全球化、媒體技術所支撐的經濟體系。」(Cunningham, Hartley 2001: 17)
創意經濟在這個條件下,就被認識為是文化經濟或文化產業,一如Michael Sodermann在NRW文化經濟報告所言,這個研究領預計包括私人部門,同時包括政府文化主管單為,另外還包括各種非營利組織的參與,比如藝術協會。這個可以從瑞士三部門模型得到清晰的理解架構,這個架構關心就是如何建構起一個完整的,關於經濟、文化與社會彼此交織而成的體系,並且彼此互賴、交流。
關於分類體系來看,柏林對文創經濟的分類首先只有8個部門,不過繼續參考倫敦的定義後,繼而擴充到11個部門。至今,對創意產業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定論,因此在探討上,我們比較參考的是Allen Scott的操作型定義。他認為,文創經濟就是一種經濟活動,它「致力於某些內容製作以及特定象徵產品生產」,其涉及的領域包括「不動產」產品(如博物館、主題公園、節慶等),同時包括「動產」產品(比如影片、報紙、音樂、繪圖設計、廣告、服飾、手工藝等)。(Scott 2004: 462)
創意經濟所涉及的就是在消費市場中製造出精神產品的價值,並且是某種知識經濟的形式,簡單的說,它就是一種經濟性的活動,涉及到知識為基礎的生產、分配以及運用,他們的產品包括產業性的產品,當然也包括服務。他們的關鍵性資源就是創意力,這個創意力,則是跟個性緊密關連的,並且是生產力的來源,不過,當涉及到產業問題時,更具體的就是如何開拓市場,使成果更為顯著:「創意相關的事情,就跟個體或團體的能力有關,並且每個知識工作者與理念都能夠在不受限制下彼此結合起來、推廣出去,並且為未來的知識產生新的解決方案或產品,繼而帶動具有穩定水準的競爭力。」(Becattini 1991, S. 34f.)
Becattini對創意力的理解意味著這種能力本身就是一種創新—這種尤其在區域研究的文獻裡面經常被研究與提到。創意本身就是一種理念發掘的過程,並且跟發明緊緊相關。創新就是讓創意工作者的理念可以廣為人知,同時也是一種製作過程。這兩個過程同時也是彼此相互決定,但各自又有其結構與條件。(vgl. Landry, Bianchini 1995)

其他介紹下載:
http://www.mediafire.com/?m0imjxijjnj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tschaftk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