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介紹一份探討瑞士蘇黎世的文章,名為《蘇黎世:創意之都》(Zurich: Stadt der Kreativen),事由Martina Koll-Schretzenmayr, Klaus R. Kunzmann, Katharina Heider三位共同撰述的。由於內容也不短,我們大概跳過對蘇黎世的直接研究、經驗探討。挑選出一些對創意環境、創意生活、創意工作,乃至於到政策面的說法。

這份文章其實相當深入淺出,還作了訪談。我們常在談創意都市,而且一下子就推到抽象的層次,暢談概念與美學、美感。說法很多,還是搞不清楚意義為何。這份報告簡單指出,創意區是自然形成的,未必要靠政府力量;還有,最後他還提出一個「創意區管理者」的概念,認為需要一個介乎民間/政府,也介乎各種創意網路的人才,為大家調和鼎鼐。這個管理者,不容易。

web:
http://www.nsl.ethz.ch/index.php/content/view/full/1641/


pdf:
http://www.nsl.ethz.ch/index.php/content/download/1761/10330/file/

在「創意環境」中的創意生活
在美國的「創意都會」,跟柏林、倫敦、巴黎等地一樣,蘇黎世也朝向這樣的方向前進:吸引創意企業和其工作者前來,並從中產生經濟活動。不過,總的看起來,同一個都市裡面,每個地方發展出來的創意環境都不太一樣,不過,集中於核心都市的趨勢是共通的。2005年蘇黎世在「創意核心」部門方面,有60%的企業、70%的工作者聚集在此。當然,蘇黎世跟其他都市一樣,在特殊地區上會結成緊密的創意互動網路,使得個別的創意經濟發展起來。創意經濟在當地特殊地區,就會讓相近領域的工作者聚集起來。對蘇黎世來看,根據Sondermann和Weckerle對創意經濟網路的分類來看,有三種主要的從業者類型:
 自由工作的辦公室和微型企業群(大多是一人企業)。他們通常是「具實驗性的文化和創意」,並且具有特殊性。該類型的團體在創意網路上面通常占比很大,也可以帶來很大的創新動能。
 中小企業:他們通常是自發,或在市場經濟裡面穩定經營的一群。
 大企業:他們是集中化的企業,並且可以提供世界規模的產品、服務銷售。
上面三種類型雖然各自特色不同,但是彼此之間無論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不斷(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彼此依賴的產業關係),同時也透過不斷的交流,新的產品與趨勢不斷冒生出來,散佈下去。
這些由典型工作者所構成的網路—他們在其中工作、生活,就是所謂的「創意環境」,其實在蘇黎世多年前開始已經漸漸成形,並且是「一組或一群的網路,在其中非正式的社會關係在特定的地理區為中形成,通常可以由特殊的外在象徵與內在交流組成(讓他們形成彼此的歸屬感)。在這樣的網路中,人們創新能力來源不只是綜效,還包括集體學習的過程」 (Camagni 1991: 3)另外在創意環境及其結構的內在功能,就一個都市來看,Peter Hall認為:「創意環境可視之為由一批具共同特色者組成的關係網路,包括有特殊、需要長時間發展出來的能力,這個在1900年的維也納出現過;這樣的特殊能力,對其他人而言具有某種吸引力...他們需要在各個從業者之間彼此交流溝通,也需要在具備不同能力的從業之間交流,所以,交流的密集度是相當重要的。同時,也透過各種密集的交流,構成一個都市的傳統。」(Hall 2000: 644)


其他介紹
http://www.mediafire.com/?gyfmkyj1jzy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tschaftk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